2月20日一大早,启东市吕四港镇念四总村6组的徐海元就戴上一顶帽子、挎上一只背包,准备好了一身出门的行头,不停地催促着女儿带他去天汾国际电动工具商贸城看看。“今天那里举办五金交易会,我得去碰碰老熟人,顺便也采购点小配件。”
他女儿简单收拾了一下,就开车带老徐赶往商贸城。
走进会展现场,老徐还是着实吃了一惊:“想不到人这么多,想不到规模这么大,想不到参展产品这么丰富……”本次五金交易会已是第十九届,来自全国600多家企业参展,场内外近1000个展位被挤得满满当当。
说起老徐,别看他一头白发、衣着朴素、貌不惊人,一副老花眼镜还透露点学究味,他是谁?用当地的方言说,是天汾电动工具发展最早的“起头人马”,也是周边乡亲依靠商贸城创业、就业的见证人。
据老徐自己介绍,他是1968年的高中毕业生,1977年到吕四港镇办的钢丝绳厂工作。当时,电动工具在各行各业开始广泛普及使用,但经常遇到使用坏了的电动工具维修难,大到转子烧坏了,小到碳刷坏了,维修起来要到南通、上海的特约维修点,甚至要退回到生产厂家。于是,平时爱捣鼓的徐海元自己到新华书店买回了《电动工具的原理和维修》等书籍资料钻研学习,同时利用从事电工以及采购员的身份,到南通、苏州的一些电机修理厂去参观学习。经过一年多的琢磨和实践,让他掌握一门电动工具的维修技术。1979年,他与同村的徐炳昌等人合伙,在启东、海门、南通一带从事电动工具上门维修生意。
后来,老徐他们又分别带徒弟,通过亲戚带亲戚、朋友带朋友,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了电动工具维修行业,走进了全国各大小城市。说到这里,老徐自豪地说,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从事电动工具相关行业,靠着电动工具走上发家致富路。这不,最早回乡创办电动工具企业的江祥康、顾志平都是他们村的,也为天汾电动工具产业的发展掘下了“第一桶金”。
从事电动工具维修让周边百姓过上了小康生活。“近40年来,我靠着一手的维修技术,带过徒弟不下于二三十个,曾在福州、长沙等地开过维修店,现在的店在上海浙江路上。”老徐一边挑选零配件一边说,“别看我七十多啦,这门手艺一直没落下,干一天就有一天的收入啊。”
说话间,一对年轻夫妇迎面过来,与老徐打招呼。老徐介绍说,这两口子在东成电动工具公司上班,公司离家很近,就电瓶车10分钟车程;一年吃穿用开销剔除后,还有六七万元积余,小日子过得很不错。
在政府的整合和推动下,小小的电动工具在吕四港镇如同雪球般地越滚越大,全镇拥有电动工具企业440多家,各类配套协作企业330家。带动2万多个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,全镇活跃在全国各地从事电动工具销售的人员超过6万人,每年的销售额近200亿元。去年,吕四港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。